首页 > 金融

透视算力概念股半年报“成绩单”

2025-08-15 04:52 作者:沐瑶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7061   

8月14日,寒武纪的股价在盘中一度暴涨超14%,再创历史新高,逼近千元大关。其股价的惊人表现,正是当下AI算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边是资本市场基于对产业未来的乐观预期,将热点公司的股价推向新高;另一边则是产业链相关公司中报“成绩单”的冷热不均:光模块厂商新易盛,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达385.47%,其同行中际旭创(300308.SZ)也预计最高增长86.57%;相比之下,国产芯片与服务器厂商的业绩增速则相对平缓,海光信息(688041.SH)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78%,中科曙光(603019.SH)的净利润增幅则为29.89%。

对此,集邦咨询研究经理龚明德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服务器是当前整个服务器市场最主要的增长支撑,其全年出货量预计将有可观的增长。

产业链“细化”

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中,“ODM Direct”(原始设计制造商直销)模式的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55.5%,占据了47.3%的市场份额。

所谓ODM厂商,例如广达、纬颖(Wiwynn)以及工业富联(601138.SH)等,其客户主要是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北美云服务提供商,当这类企业的合计收入占据了全球服务器市场近一半的份额时,也直接印证了这轮算力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几家科技巨头的巨额资本开支。

在这条由北美巨头主导的供应链上,A股距离需求最近、受益最直接的环节之一,是高速光模块。根据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光模块厂商新易盛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7.68%~385.47%;另一家光模块厂商中际旭创则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64%~86.57%。

该领域这一增长势头亦并非仅限于上述两家头部厂商。8月14日,华工科技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整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而其“联接业务”(含光模块)的营业收入则同比增长了124%,达到37.44亿元。华工科技在半年报中表示,增长主要源于“对AI应用领域市场机遇的把握,公司400G、800G光模块实现规模交付”。

8月12日,集邦咨询研究经理龚明德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服务器是当前整个服务器市场最主要的增长支撑,全年出货量预计将有可观的增长。

而作为光模块的直接下游,数据中心交换机厂商同样受益。相关厂商锐捷网络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0.11%~231.64%;其母公司星网锐捷(002396.SZ)同期归母净利润也预计增长43.81%~91.75%,两家公司均在公告中表示,业绩增长与“面向互联网客户的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订单加速交付”有关。

除了服务器之间的外部互联,服务器内部的数据传输效率同样至关重要。作为连接CPU与内存的关键部件,内存接口芯片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相关厂商澜起科技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6.33亿元,同比增长约58.17%;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约85.5%至102.36%。澜起科技在其公告中称,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受益于AI产业趋势,公司的DDR5内存接口及模组配套芯片出货量显著增长。

在更高端的AI训练芯片中,高带宽内存已成为绕不开的关键组件。集邦咨询分析师许家源告诉记者,英伟达目前消耗了整个HBM市场六成以上的份额,需求方通常会提前1.5个季度进行采购,这使得HBM市场基本处于供需紧平衡甚至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种紧平衡状态也在重塑HBM的市场格局。根据集邦咨询的分析,SK海力士目前在HBM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美光则通过跳过HBM3直接投入HBM3e的策略成功追赶,成为英伟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三星则将更多重心放在了AMD等非英伟达客户上。根据该机构预测,由于产能持续受限,2025年HBM的价格还将进一步上涨5%~10%。

负责将光模块、HBM、GPU等核心组件最终集成为服务器整机的代工企业,同样是本轮AI浪潮的“大赢家”,比如工业富联。8月10日,工业富联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07.60亿元,同比增长35.5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1.13亿元,同比增长38.61%。其中,第二季度单季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

工业富联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由云计算业务,特别是AI服务器业务的强劲表现带动;第二季度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过50%,其中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过60%,GB200系列产品已实现量产爬坡,出货量逐季攀升。

对于市场地位,工业富联在半年报中称:“公司在 AI 服务器领域已建立坚实的研发与智能制造优势,客户黏性持续增强,技术与产能优势日益凸显。公司与多家全球领先客户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AI服务器、液冷机柜等关键技术,为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强有力支撑。”

算力概念股们的半年报“成绩单”,也显示了AI算力产业链市场关注点的一种变迁。一位长期关注算力产业链的职业投资人告诉记者,算力产业链的投资逻辑,正从过去对AI芯片本身的追捧,转向对特定细分环节的挖掘。

从上半年的业绩来看,无论是高速光模块、高带宽内存,还是内存接口,这些过去相对“隐秘”的细分赛道,在本轮AI浪潮中,正成为利润最先兑现的环节。

国产算力“落地”

基于当前产业竞争的现实情况,对于国内主要的算力需求方而言,对供应链安全的长期战略布局正变得日益重要。或者说,国内的算力需求方正在面临一个全新的、从“供应问题”到“战略问题”的转变。比如,国内一位头部云厂商人士就告诉记者,企业必须考虑未来供应是否会因监管而中断、价格体系是否会重塑等一系列问题。

这种战略重心的转移,也反映在市场份额的变化上。龚明德告诉记者,据其预测,今年在中国AI服务器市场中,外购芯片的份额将从去年的63%降至41.5%。“去年互联网业者在这一块都有一些风险意识,已经提前拉货。”龚明德表示。

高端处理器厂商海光信息披露的半年报显示,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根据其半年报,海光信息的产品主要包括通用处理器和协处理器(DCU)。其CPU产品因兼容x86指令集,能够支持国际主流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其DCU产品则面向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等并行计算场景,已与国内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完成适配。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该公司也在持续投入研发,根据海光信息8月6日披露的投资者交流纪要,其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17.1亿元,同比增长24.68%。此外,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吸收合并也在推进中,此举被市场视为旨在整合“芯片+整机”产业链,以提升国产算力的整体竞争力。

8月12日,集邦咨询资深研究副总经理郭祚荣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判断,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陆在全球半导体成熟制程的产能占比将达到48%。他同时表示,中国半导体产业在12寸晶圆产能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8.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尽管目前在最先进的制程上仍有差距,但一个规模庞大、技术快速迭代的本土制造生态的崛起,对上游的芯片设计企业至关重要,它不仅意味着更安全的产能保障和更短的供应链半径,也为芯片设计与晶圆制造的协同优化,提供了更多可能。

算力的最终价值,取决于下游应用的落地情况。中国移动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收出现近五年来首次负增长,但与此同时,该公司在算力领域的投资并未放缓,其上半年资本开支达584亿元,AI是其投资核心。

对于投入与产出的现状,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移动AI相关收入仅为“几十亿元的数量级”,要带来规模化收入“还需要一定时间”。

“年初,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带火了一体机的市场,企业原本设想有了一体机就拥抱AI了,但现实是很多一体机最终都落得个‘吃灰’的下场。”神州数码信创业务集团副总裁、研发中心总经理周川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开源大模型虽然极大地降低了企业部署AI的成本和门槛,但从通用大模型到能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的专用工具之间,仍需要大量的场景适配与工程化调优工作。

面对这一挑战,周川向记者表示:“我们建议相关厂商聚焦两大行动:一是强化国产化算力底座,加速通用大模型向场景专用工具转化;二是深耕场景实践,为各行各业提供算力支撑与高效交付,协助企业完成模型适配调优,让转型价值落地见效。”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