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山水之城展新姿——喀左县高质量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纪实

2025-10-16 16:22 作者:杜玉梅 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7098   

第二届喀左紫陶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陶瓷英雄会现场。

喀左县职工篮球赛精彩瞬间。

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利州古城文化旅游风情街夜间表演。

核心提示

10月,清晨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地开始苏醒。拂晓的曦光染红鸽子洞,斑驳的光影与依湾荷花池上升腾的水汽交织。

凌河牧鸭基地,水草丰美。基地主人王新文沿着河边察看,鸭子们欢快地潜入水中寻找小鱼、小虾,凌河水激起层层涟漪。此时,辽宁工匠徐振海静静地坐在展室里,工人们还没来,他要利用这个时间构思下一个紫砂壶作品。

马头琴的琴声苍茫悠扬,陈醋的香醇已经在空中弥漫开来,职工篮球赛的热乎劲儿还未消散,第二届喀左紫陶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陶瓷英雄会高潮又起。以文化为笔、以旅游为墨、以体育为韵,喀左正在华丽转身。时光悠然,沉浸其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喀左来聆听厚重文化,感受激情澎湃,畅游生态之美,解码融合之道。

古韵今辉

挖掘文化资源魅力

1.2亿年前,喀左·中国暴龙在这里繁衍生息;

7万-5万年前,鸽子洞古人类点燃了辽西第一缕炊烟;

……

喀左从雄浑的史卷中走来。

当外乡人一踏上这片热土,就会明显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并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城市”。

出喀左县中心城区,沿306国道往平房子镇方向行驶约10公里,来到喀左紫陶文化产业园。“看,这把‘红山神韵’的紫砂壶,是以红山文化为题材设计制作的,壶身为红山文化出土的陶罍,壶把是C形龙,壶滴为玉猪龙;这个‘花鸟源头’紫砂壶,是以化石文化为题材设计的,蕴意此壶出自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这个‘蒙古包’‘塞上曲’,以蒙古族文化题材设计而成。”喀左玉龙紫砂艺术品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振海一一介绍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从事这个行业15年,他要通过紫砂壶让遥远的历史穿越时间长河鲜活再现。

上千年的烧陶历史,为喀左紫陶带来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属于喀左的紫陶文化体系。近年来,喀左县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将紫陶产业发展成为全县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建立了紫陶文化产业园,打造了独具特色、产业链完整、带动力强的紫陶产业集群。喀左紫陶品种从最初的100多个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个。紫陶企业由最初的几个厂发展到以玉龙紫砂、高品宝砂、晚窑紫砂等为龙头的紫陶企业、商户110余家。不仅如此,这座只有40余万人口的小城,有两座和紫陶文化有关的博物馆。悠久的紫陶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的血液,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伴随人们成长,滋润人们身心的还有浓浓的“乡”味。

陈醋是小城醇厚的味道。喀左陈醋制作工艺源远流长,代表性的塔城陈醋酿造技艺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醋酿造作为传统文化,始于清代康熙八年的“大成裕”烧锅,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光绪年间,曾多次作为贡品向皇宫进贡,又称“贡醋”。经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发展,喀左陈醋酿造产业逐步成为喀左县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陈醋酿造企业已有22家。

徜徉在素有“金鼎之地 暴龙之乡 紫陶之都 塞外水城”美誉的小城,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民族与人文交织的芬芳。喀左县境内共发现四处五批商周时期的大型青铜器窖藏,出土了60余件青铜器;《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业内享有盛名,乌梁海氏家谱、喀左蒙古象棋、喀左民族民间大秧歌、官大海黄河灯会等亦处处体现出喀左东蒙文化独具魅力而又底蕴深厚的特点;喀左楹联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喀左被誉为“中华楹联第一乡”……

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喀左县在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潜力的进程中,文体旅高品质融合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活力十足

感受新赛道上澎湃激情

“就是奔着原辽宁男篮球员来的,第一次来喀左,看完比赛,一定要好好逛逛。看比赛、赏风景、品文化、尝小吃,这种融合太吸引人了。”一位游客道出爱上“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心声。

7月3日,喀左县职工篮球赛激战正酣,共有43支来自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各乡镇街区、县域内各大企业的球队参赛,赛事进行112场比赛,为期12天,参赛人数超过600人,为历届之最。

“比赛最吸引人的是参赛企业可以找外援,五位原辽宁男篮球员代表喀左鹏达铸造有限公司代表队参加比赛,另外科勒迪轻工制品有限公司和朝阳鑫鸣钒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请来外籍球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喀左县文旅体育和广播电视技术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鲍新强说。

比赛结束,他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漫步龙源湖,远眺水天一色。登上凌河第一湾观景台,感受大自然天然画卷在眼前铺展的震撼。品尝一碗羊杂汤,大家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分享着比赛的趣事,一路欢声笑语,这就是赛事旅行赋予的独特魅力。

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奔赴一场场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旅行盛宴。

生机喀左,活力十足。年初以来,元宵音乐烟花秀、利州古城新春大集、龙源湖冰雪嘉年华、风车节、杜鹃花节、夜游狂欢季、山体激光秀、音乐啤酒节等文旅活动轮番上演,让这座宝藏之城迎来“大流量”。5月,“朝阳红山杯”喀左县第十届全民健身户外活动热闹非凡,吸引了本地及周边城市广大健身爱好者近5000人参加。喀左县首届“浴龙谷杯”游泳邀请赛在喀左县浴龙谷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吸引来自各地众多游泳项目爱好者参赛。

“从朝阳到朝阳”。今年暑期,足球夏令营吸引多家北京市朝阳区少儿足球俱乐部到喀左开展足球嘉年华活动。此项活动吸引少儿足球运动员和家长约300余人来到喀左进行训练、旅游、研学,使体育活动成了朝阳化石文化、喀左东蒙文化、紫陶文化等宣传推广的新媒介。

各类赛事活动的广泛开展,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参与健身的热情,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约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5℅。

目光转向县城南部,以体育馆、体育场、全民健身馆为主体的体育中心矗立河边,这里是广大市民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打卡胜地。经体育场馆信息化平台精确测算,体育中心平均日接待健身爱好者达1500人以上。正因如此,2024年喀左县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取得1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的突出成绩。随着人民广场体育公园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与原有的凌河健走步道首尾相连,将全面实现城区的“十五分钟健身圈”。

“运动激活城市、赛事赋能经济”,喀左县让“赛事+文旅”跑进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丽质天成

擦亮山清水秀金色名片

这里,依山傍水,山川纵横,北国雄奇,丽质天成。

看水,龙源湖绕城而过,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湖面上水鸟浅啄高飞,岸边是连绵的草坪甬道、游廊铁索相映成趣,湖光山色与城市文明情景交融。龙源湖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区域水面及湿地面积超万亩,被誉为“北方西湖”。

游山,秀美凌河第一湾自然天成,唯美壮观。景区依托自然生态资源禀赋,以青山为底、绿水为脉、凌河为轴,通过“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了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精品民宿、农耕体验等于一体的休闲乡村旅游度假胜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这里,春夏秋冬时时美,东西南北处处景。

早知有依湾,何必下江南。走进水泉镇南亮子村依湾农家,如置身“世外桃源”。闲坐渡船,可观荷赏景;入住民宿,可感受乡间慢生活;探秘境内鸽子洞古人类遗址,让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欣然游走,增加别样的体验,该村于2022年成功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

离依湾不远的润泽景区花开正旺,百卉竞秀,令人陶醉,仿佛人间仙境。这里是喀左县乡村振兴学校所在地,是集田园花海、旅游观光、儿童娱乐、红色教育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已成为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学习的示范样板。

如果你累了、疲乏了,驻足浴龙谷旅游度假区,汗蒸泡浴、理疗健身、房车营地、水上娱乐、温泉康养,感受天上人间的舒适惬意。抑或是来到喀左县康体旅游中心,绿树成荫,妙景成园,以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为基奠,中西医相结合,将温泉水引入养护中心,使你在调理休养之余悠悠其闲,怡然自得。

当然,这里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有北方大汉的热情,蒙古族民风的淳朴,以及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喀左美食融汇了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的饮食文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味特色。饹馇、碗坨、凉粉、羊杂汤、烤全羊、杏仁粥、杏仁煎饼……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夕阳西下,鸟儿收起翩翩羽翼,和着融融月色,利州古城的石板路映出暖黄的光晕。华灯初上,长桥卧波,岛屿、亭台、楼阁,恍然重回百年旧梦。

您要返程了,怎么能错过喀左特产?在这里您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物品作为这次旅行的见证。喀左紫砂久负盛名,陈醋酸香甜,大凌河鸭蛋纯天然,还有隆中御白酒、羊毛挂毯、野生蘑菇等土特产品向您讲述着喀左这座城市的无穷魅力。

温泉、古城、湖畔,诗意栖居;蒙餐、小吃、特味,慢飨生活。喀左,无论走在哪,都让你一饱眼福,倍感幸福。

融合之道

探索振兴发展独特路径

“让北京人来喀左过周末”,这是喀左县委书记张秀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高铁提速,北京到喀左仅需1小时40分钟,更多的人可以来喀左看一看。

喀左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会处,身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400公里半径范围内,可辐射北京、天津、沈阳等大中城市,高速、高铁、航运打通了喀左“通关达海”“向京向海”大通道。

9月27日,凌绥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改写了喀左县城不通高速的历史。作为连通长深与京哈高速的重要通道,在喀左境内设3个互通出入口、2个服务区,56.2公里路段串联7个乡镇街道。它既为先进装备智造、半导体新材料、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打通高效物流通道,助力融入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又缩短京津冀、蒙东等地时空距离,让浴龙谷景区、东山嘴遗址、利州古城等文旅资源实现“高速直达”,彻底改变以往“长途颠簸、费时费力”的旅游模式,将“在路上”的疲乏转为“沉浸体验”的序章。

近期,78公里红山文化之路改造升级,工程不仅对基础设施全面提质,更融入红山文化元素,增设特色旅游标识,并在沿线布局3座公路驿站。游客驾车穿行其间,既能享受浴龙谷旅游度假区的惬意休闲,感受敖木伦湿地二龙山的自然奇趣,又能在龙源湖畔欣赏水鸟翩跹,让每一段行程都成为“观美景、品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不仅如此,喀左县积极推进旅游交通标识、公共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建设。整合城乡客运资源,推动旅游巴士进景区。推动智慧导游、智慧酒店、智慧景区、电子门票、移动支付等系统加快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喀左”。完成4个4A级景区、9个3A级景区的升级改造。推广志愿服务活动,提升窗口单位和行业服务水平,守好文体旅安全底线,让游客感受触手可及的温暖。

文体旅融合蓬勃发展,好消息不断传来。

“文旅无界 消费有为”,第四届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景区消费升级论坛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9月12日至9月15日在喀左召开,300余位行业大咖、主流媒体聚焦喀左。论坛搭建起高端合作平台,通过“文明旅游 美丽中国”宣传发布、文旅专家聘任及与景区协会专委会签约,为喀左文旅发展锚定方向、夯实专业支撑。

9月14日至9月16日,第二届喀左紫陶产业发展大会暨首届陶瓷英雄会在喀左召开,这次大会凝聚政府、学界、企业家及传承人四方力量,系统破解陶瓷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活态传承+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机制,完善传承人梯队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数字化保护。通过高端对话共同探讨中国陶瓷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打造中国陶瓷产业新高地,最终实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这份蓬勃之势,既得益于喀左得天独厚的文体旅资源禀赋,更成长于全县上下对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深刻领悟与坚定前行。喀左县全面实施“旅游+”工程,走出了一条具有喀左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

今日之喀左,一个加号,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大力推进民族文化、文艺、非遗、体育进景区,增强景区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娱乐性。一个加号,让村民“富”起来。以润泽花海、依湾农家等旅游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一个加号,让产业“火”起来。打造紫陶文化产业园。积极组织开展无人机灯光秀、滑翔伞航模、无人机表演、热气球等低空文旅活动,推动低空经济与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印刷包装文化产业。一个加号,让大众“养”起来。依托自然环境和完备的康养设施,实现市民和游客的住养结合、游养结合。一个加号,让消费“强”起来。积极挖掘、培育特色餐饮和旅游商品。一个加号,让景致“串”起来。四通八达的路网不仅承载着人流、物流,更串联起千年文化与绝美风光。一个加号,让赛事“燃”起来……

今看喀左,看见的是理念融合、场景融合、业态融合,看见的是山水交融,看见的是文脉传承,看见的是烟火气升腾。

这样美好而又有风情的地方,谁不想来看看呢?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猜您喜欢

图文推荐